發揮穩定器作用加快不良資產處置
日期:2017-04-24 15:04:01閱讀:8468次
過去幾年,外資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規模不斷下滑,他們普遍認為,中國地產市場存在較大下行風險。而與此同時,龐大的不良資產市場吸引了多家機構搶灘,新的發展機遇下,一場房地產企業不良資產搶灘登陸戰正式打響。
1999年,四大成立(東方、信達、華融、長城)。主要用于在國家政策主導下,處理幾大銀行的不良貸款。2005年開始,隨著建行、中行、農行上市,不良資產剝離逐漸向商業化方向進行探索。2008金融危機后,我國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,而由于這四萬億投資遺留的后遺癥,讓資產公司在不良資產收購處理中的競爭日益加劇,開始布局多元化業務平臺。
發展到今時今日,不良資產已經基本轉變到市場化為主導。在宏觀整體經濟下行作用下,中國的不良資產開始反彈,不良資產剝離領域面臨新機遇。有業內人士認為,在中國市場可能出現因資金問題或違約而產生的種種不良資產,會成為地產投資新的機會。
不良資產帶來的新機會
先是北上廣深,接著是合肥、杭州、青島,再到東莞,一系列調控措施從限購角度降低了房地產企業項目變現的速度,同時,隨著房地產調控深化,境內發行公司債、成立房地產集合信托、資管計劃、ABS等各類融資渠道均對房地產企業開始大幅度的收緊。
在此背景下,受沖擊最大的無疑是此前大量拿地的中小型房企。更嚴苛監管融資渠道下,房企未來資金周轉對房價增長高度依賴,恰恰中小型房企缺乏一二線城市樓盤控盤能力,資金流將變的異常緊張,導致債務違約風險。
與以往的投資方向正好相反,在中國市場出現因資金問題或違約而產生的不良資產,成為地產投資的新機會。
房地產相關不良資產的巨型蛋糕
無疑,四大AMC是中小房企違約爆發的主場。
財政部聯合銀監會在2015年8月下發了關于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》,將非金融機構的不良業務的處置業務擴大到四大。
在不良資產經營已成了“賺大錢”的好生意的今天,四大AMC儼然成了金融巨頭。
據統計,光是2016上半年,傳統不良資產公開市場大于3000億元的成交額里,四大占比就已超過80%。
從部分可查的數據來看,2015年6月中國華融的不良資產總額為3264億元。其中,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總額為2125億元,要按最終債權人所屬行業劃分的話,來自房地產行業的有1368億元,占比高達64%以上,由此可見一斑。
以華融的數據推算,四大旗下房地產相關不良資產總額接近6000億元。再加上一些地方性AMC的房地產不良資產,全國房地產相關的不良資產將很有可能逼近萬億。
同時,因房地產相關的不良資產抵押物價值高、升值潛力巨大,包括土地、在建工程、爛尾樓、投資物業等資產的變現能力較強,如帶著芳香味道的花朵一樣,深受有蜜蜂屬性的AMC追捧。
就AMC處置房地產不良資產而言,可分為兩個大類,一是有強大信用主體介入,如央企、國企、四大等作為擔保,先將所有償付責任都承攬下來,再重新開發或盤整后再銷售,當資金逐漸回籠后,按比例償還債務。
第二個是債務重組,投資方通過打折收購所有債權,接著由投資方與債務人談判,一段時間后,如債務人能夠盤活項目實現現金流,那么投資方將獲得債權投資的收益。
AMC通過債權受讓方式,向二三線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。以此變相向房地產企業提供貸款。同時,資產管理公司也會讓融資方提供抵押擔保,其中,資金占用費等本質便是貸款的利息。
債務重組和資產重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訴訟、破產、拍賣等硬著陸方式,由于基金的梳理、投資、置換和運營等能力化解了不良資產,資產的實際價值得到再次提升。
機遇背后,風險緊隨
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,巨大的機遇面前,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。“基礎資產的好壞不去關心,隨著物業價單邊上漲,物業價也不斷重估,然后再通過再融資來置換之前的債務,好嘛,于是乎,中間機構都賺了錢,看起來皆大歡喜,但事實呢?那個“爛尾項目”還是那個“爛尾項目”,沒有人真正去盤活過,而能夠有效進行盤整不良資產的專業機構,也鳳毛麟角!”一位業內人士慨嘆。
眾所周知,除政策風險外,不具備盤活項目的專業能力也是風險之一,目前,四大更多的是承擔不良資產市商角色,市面上能夠有效的實質性盤整不良資產的專業機構極為缺少。
過去十幾年來,中國經濟高速增長,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亦不為過,但十八大以后,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,在此期間,大量產業調整、經濟改革以及金融不良資產是裸露出來的,由此可見,整個十三五期間,將是不良資產暴露的高峰期,形成各方資本搶灘登陸的局面,這個機遇已經到來,但與此同時,風險也悄然來臨。